在蒙古生活了两个月后,我发现蒙古的艰辛超乎
发布时间:2025-11-07 11:48
1、平面窗外的碎片:一半繁华,一半孤独。 2023年初冬抵达成吉思汗机场时,我一摸手机上的《草原田园》歌单,心里就充满了“风吹草低,牛羊可见”的渴望。但透过舷窗看到的景色立刻打消了这种错觉:乌兰巴托就像一个一口大小的馅饼,中心是许多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,外围蔓延着一望无际的灰色棚户区——居住着超过80万市民的“蒙古包区”。出租车行驶了15公里到达市区。谷歌地图预计需要25分钟,但实际需要90分钟。司机指着静止的车流,用蹩脚的英语重复着“汽车、汽车、汽车”。他马塔里的麻木比堵车还要刺眼。 后来我才知道,这座只有170万人口的城市,却挤满了超过100万辆汽车冰柱。道路规划还停留在上个世纪,全天候拥堵早已成为常态。最令人惊讶的是城乡之间的差距。白天,我在市中心看到了LV专卖店和高档日本料理店。晚上,我打车,无意中进入了蒙古包区。我立刻陷入了另一个世界:没有路灯的土路满是泥土,低矮的棚屋靠着煤炉取暖,烟囱里冒出的黑烟镶嵌在寒夜的灰雾中。司机说:“冬天这里有人冻死,不是因为冷,而是因为煤烟。” 2.零下40摄氏度的折磨:冰冻鼻毛和有毒空气 “乌兰巴托是世界上最冷的首都”,一位朋友的警告在12月变成了现实。气温降到零下30度的一天,我裹着两件羽绒服就出门了。我的睫毛瞬间就冻僵了我的鼻毛冻成了冰刺,呼吸时感觉就像吞下了碎玻璃。我把手机放在口袋里,当我拿出手机拍雪景时,电池电量从 80% 急剧下降到 10%。屏幕爆炸了两次,然后“冻结”了。比寒冷更致命的是“Ugaar”——当地对冬季烟雾的称呼。每年10月至4月,蒙古包地区80万个煤炉同时燃烧廉价原煤。再加上盆地的地形和回温层,乌兰巴托被一层厚达100米的“毒气罩”所屏蔽。 当我第一次闻到轮胎燃烧中混有硫磺的味道时,我当场就泪流满面,喉咙感觉好像成了纸一样。 AQI超过1000一周后,我开始咳黑痰。当地NGO的朋友说:“在这里呼吸相当于每天吸5包烟,儿童肺炎发病率位居前三。”医院的走廊里挤满了戴着口罩的孩子,家长们拿着输液瓶,眼神无助。不烧煤就会被冻死,烧煤就会慢慢自杀。无限循环,无解。 3、西兰花35元:一切依赖进口的生存账单。当我看到超市的价格标签时,我以为我看错了:西兰花300克35元,黄瓜15元,巴掌大小的80元。隔壁的肉摊,一盆大小的烤羊肉只要90元。这种奇怪的价差掩盖了蒙古经济的弱点——作为一个内陆国家,它几乎没有农业和轻工业,除了牛羊肉之外,一切都依赖进口。超市经理那仁的月薪是2500元,市中心一套一居室的租金是3000元。他告诉我,在付完每月的房租后,他只能靠土豆和羊肉生存。 有一次我请他吃水果沙拉,他对着西瓜流口水,眼睛亮晶晶的:“上次吃还是在夏天,比较便宜。”在这个牛羊数量比人多三倍的国家,“水果自由”已经成为一种奢侈。经济崩溃在价格上显而易见:500毫升可乐售价8元,比中国贵三倍;泡面30元15元。依赖煤炭和铜矿出口的蒙古正面临金融过山车。如果国际矿产价格下跌,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变得更加轻松。纳伦说:“我们担心冬天,因为煤炭价格上涨,供暖经常停止。” 4、柏油路尽头的堆-hininga:回不去的草,留不下的城。由于对草地的迷恋,我参加了一次前往泰莱杰国家公园的旅行。汽车越野后,柏油路就变成了车辙轮胎。三个多小时的车程,似乎五脏六腑都被调动了。牧民巴图的蒙古包就在山谷里,中间挂着成吉思汗的画像。他给我们端来奶茶,但眼睛却锁定在火上。 “羊越来越难养了。”他说,2022年的“白灾”(暴风雪、冰冻灾害)让他家失去了一半的羊群,那是他们的全部家当。气候变化使得雪灾更加频繁。当地面结冰时,羊找不到草吃,只能饿死。 甚至让他担心的是他的孩子:他的两个儿子在乌兰巴托开出租车,宁愿在交通中堵上十几个小时,也不愿回到杂草丛中,过着没有网络、没有电的生活。蒙古包一角的太阳能电池板为旧手机充电,卫星电视上播放都市戏剧。现代文明就像水流过草丛,消解了传统但不会带来希望。巴图看到我们,就指着山:“我会死在这里,但孩子们的草只有在手机上。”那一刻我明白了,“鸿雁”唱的不是爱情,而是无奈的漂泊。 5、伏特加的忧伤:傲慢与无力的斗争在乌兰巴托的街头,成吉思汗的照片和伏特加酒瓶同样常见。这位征服者是国家的精神图腾,他的脸印在硬币和烟盒上。然而,现实中,蒙古人却常常笼罩在一种无力感之中。他在小酒馆里遇见的记者奥切尔,伏特加一杯接一杯地喝下去,脸颊通红。 “俄罗斯在北方,中国在南方,我们夹在中间。”他说,年轻人懂英语、看世界,但没有工作机会——好工作都是精英把持,创业要面对动荡的市场。在漫长的寒冷中中间,除了喝酒,没什么可做的,不要只用酒精来麻痹对未来的迷茫。深夜街上常见醉汉,他们的鼾声中夹杂着骄傲和绝望。 出发前一天,我去了甘丹寺。主持祈祷的老妇人对我微笑,皱纹中隐藏着平静。他的眼睛就像草原的湖泊,在荒芜中流露出坚定。当飞机失事时,我看着下面灰色的棚户区和远处金色的草地,突然明白:蒙古的苦难从来不是风景中的一个脚注,而是刻在每个人生命上的印记。蓝天下的恐慌比广角镜头更真实。 免责声明: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 特别声明:本文由网易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作者上传发布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网易仅提供一种信息发布形式。 注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和视频,如有)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并发布,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购买咨询电话
400-123-4567